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科学家建议父母每天这样做

新浪育儿
文/夏天的陈小舒
培养聪明而善良的孩子只需你每天花费10-15分钟来做这件超级简单的事。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希望他们有智慧,能够把握更多机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善良、有爱心的人,希望他们自律、遵守社会规则……
但是看过很多关于“育儿方式”的研究,发现几乎没有什么是父母可以为孩子做,而能改变他们人生的,除了一件事。
“关键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更聪明、善良的孩子。
所谓“关键习惯”是指,能够引发连锁反应、同时影响生活多个方面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讲,一个“关键习惯”能够让你在很多事上受益。
“关键习惯”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只需要父母每天坚持10-15分钟,就能让我们培养出更加聪明、善良的孩子。
你不需要为孩子报名昂贵的补习班或是每天让孩子看教育片。
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坚持为孩子大声朗读,哪怕你们有点读笔,哪怕孩子已经学会独立阅读。
研究表明,大声朗读是培养聪明、善良的孩子的关键习惯。
我很幸运从孩子一出生就获得这样的信息,西澳洲政府花了大量的经费要教育新生儿的父母,从出生第一天起多给孩子读书、唱儿歌。所有的图书馆里都有免费的better beginings绘本礼包,所有的图书馆都有每周定期举行的0-2岁宝宝儿歌和针对2岁以上孩子故事时间。政府鼓励所有父母行动起来,从出生开始培养孩子学习的关键习惯:阅读。
△每周的宝宝儿歌活动大部分是妈妈带宝宝参加的,因此一些图书馆有专门组织:爸爸儿歌时间
△每周图书馆的“故事时间”,会讲几本绘本,并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持续时间30分钟。
作为父母的我们常常感叹时间不够用。
大声朗读真的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也更善良)吗?
与孩子共同阅读能够促进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未来的学校成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能够促进孩子语言文字的学习。
与孩子共同阅读是开发早期读写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文本意义, 学习文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爸爸妈妈的帮助能加强孩子的读写及识字技能(如书面写作、语音意识、理解文本意义等)。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的作用是让孩子们参与文字互动,培养他们的识字、读写技能。
如果你每天都给孩子大声朗读,那么:
孩子能够听到更多词汇和表达方式。听力是极其重要的学前技能,决定了孩子入学时的词汇量以及学业能否取得成功。虽然学校也会教孩子学习新单词,但孩子入学时掌握的词汇量决定了他能够理解多少老师教授的新知识。学校的前几年里大部分教学都是口语教学模式,这也就意味着词汇量大的孩子能够听到并掌握更多内容,而词汇量小的孩子在学习上则会相对落后。
与孩子一起阅读时, 儿童和成人的阅读行为可用逐步放任模型来解释(Duke&Pearson, 2002)。逐步放任模型能够解释成人在与孩子共同阅读中的作用,即从最初的领导阅读、向孩子示范如何阅读,到孩子开始能够与他人一起读书,最终做到独立阅读。在此过程中成人应逐步减少对孩子的引导与帮助。
- 我们可以领到孩子阅读,给孩子解释故事的一些情节;
-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
-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让孩子参与互动;
- 我们可以向孩子提出相关的问题,增进他们的理解;
- 我们可以运用背景知识,帮助孩子将文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鼓励孩子预测故事情节;
- 可以跟孩子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
- 可以引导孩子总结概述,提炼观点;
- 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将故事和游戏联系起来,比如可以改变剧情,和孩子一起表演,把故事画出来等等……
你看,我们在跟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收获更多。总体上,亲子共读有以下优点:
1、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你对孩子朗读越多,他的大脑就会越活跃,神经元间的联系也会更密切。
2、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往往学习也不太顺利。但好在我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更易取得成功。
3、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
大声朗读能够增强孩子的注意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利于孩子取得学业成功。此外,为孩子阅读甚至能够减少他们的攻击倾向。
4、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大声朗读能够增加孩子与你身体和情感的亲密接触,因此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听父母读书。仔细想想这是有缘由的——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又有多长时间能停下手中的工作、放下手机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呢?
尽管有点读笔,有有声读物,孩子还是最喜欢我们给他们读书。
5、增强孩子的共情能力。
给孩子读故事时,他的思维会随着故事的主人公去到不同的环境、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事……这能够让他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考虑问题。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能让他成为具有同情心的人,成为在与他人意见不同时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富有同理心并愿意主动提供帮助的人。
所有这些都能说明里一个问题——那就是向孩子大声朗读的这个简单的习惯能带来很多好处。如果你希望培养出聪明的孩子,那就请为他大声朗读吧!
你一周里有多少天给孩子读书了呢?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大声朗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要每天都做到这一点又是另一码事。
在我自己的实践和与大家的互动中,我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太忙了,孩子坐不住,我太累了,孩子会自己看书了,孩子不听插嘴……
阅读了大量关于大声朗读对抚养聪明孩子的重要性的资料后,我决定总结出一套解决方案,帮助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养成这个好习惯。
我还做了一个“30天家庭阅读挑战”,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些打破常规的亲子共读经历,让你们的阅读更有趣。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一点小小的改变,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就能带领孩子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词汇量,更好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更好的共情能力……这会让孩子的生活极大的不一样起来,会更加充实和幸福。
对了,如果你有其他任何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建议,请在文章结尾处留言分享!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亲子共读就显得“可有可无”。
如果只是陪孩子呆在家里,抽时间为他们读书全没问题。但如果爸爸妈妈工作非常繁忙,朗读时间总是会为其他事让位。
解决方式:
让大声阅读成为日常习惯。以下是一些养成朗读习惯的小技巧:
1、把朗读与另一件事捆绑在一起做。
想一个你每天都要做的日常习惯然后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例如你每晚必给孩子刷牙,那就规定好朗读完成后再刷牙,你也可以在孩子洗澡或吃饭的时候大声读书给他们听。
我曾经在游泳池边,给在水里的妞妞读过绘本;也曾在浴缸里给小酒读过绘本。
2、利用视觉提示。
视觉提示适合在有可能忘记的时候提醒自己,例如睡前大声读完书以后把书放在孩子的床台,提醒第二天晚上继续读。
或者你也可以准备一个结实的书篮,放上漂亮的图画书,然后把篮子放在厨房柜台或客厅里明显的地方。
我在孩子们的游戏室里布置了一个图书角,他们的房间里也有书架,我的办公室里也会有孩子的绘本。
3、坚持记录。
在冰箱上贴张记录表或用彩色可擦马克笔在浴室镜子上做朗读记录,完成了就画绿色对号,错过就标个红色“X”。你的目标是尽量不出现红色标记!
很多人在孩子学会自己阅读后就不再给他们读书了,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无法帮助孩子达到更高的阅读水平。
孩子的阅读和听力能力在初中后才能达到接近的水平。在那之前,孩子们的听力能力通常比阅读能力更高。孩子们会通过听力理解更复杂、更有趣的故事。。。
朗读不仅能够让父母与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亲密的情感纽带,还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高级词汇,反复听过几次后,孩子就会理解一个单词的含义并通过自主阅读加强对其理解和记忆。
——《 The Read-Aloud Handbook(朗诵手册)》
换句话讲,我们可以给四年级的孩子讲初二的课外读物,孩子听复杂的情节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他们要更大才能自己读清楚那些故事。
大人给孩子读书,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词汇量来自主阅读难度更高的书。
解决方式:
最近我发现自己给小宝读书的时候,我家大女儿也会悄悄溜进房间坐在我们身旁静静地听故事。请始终记得这一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喜欢你读书给他听,但他们有可能不承认!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独立阅读,再重新开始朗读图书总显得有点突兀。以下是一些辅助方式:
1、让孩子告诉你他们正在读什么,然后说:“哇,听起来好有意思,我能不能和你一起读?”
2、让孩子帮你挑选一本适合家庭阅读的书,然后每晚轮流大声朗读。
3、订阅报纸或杂志,遇到有趣的文章时问孩子:“想不想听听这个,我感觉你肯定会喜欢这篇文章。”
4、在上下学途中或一起做家务(叠衣物或清理厨房)时听有声读物。
5、找一些有趣的诗歌或短篇故事,大声读给孩子听。他们喜欢搞笑的内容。
6、如果孩子的假期作业里有读书这一项,试着用朗读的方式读给他听。
有两个原因可能导致这一点:你不喜欢某本书或者你只是单纯不喜欢大声朗读。
解决方式:
首先来先谈谈第二个问题吧,因为这个问题稍稍有点复杂。我一开始给女儿读书时,心里默默把自己单调的阅读语调和刚刚参加的图书馆讲故事活动比了一下,感觉管理员的声音好富有活力和感情,孩子们都喜欢听她讲故事,我该怎样才能做到他那么好呢?
但后来我意识到,与孩子朗读的重点不在于你的表现力有多强,而是你与孩子之间身体和心理的亲密接触,这就是为什么听父母读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之一。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儿童书籍,所以只要选一本你和孩子都喜欢的来读就好了。
但如果你还没习惯大声朗读,试着把注意力放在与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之上,单纯把它当作一种享受,比如你可以为每天的朗读时间取个特别的名字——“闲聊与阅读时间”、“故事时刻”或是“和妈妈的二人世界”。
如果你觉得这没多大帮助,那就试着朗读不同类型的内容,诗歌可能会比图书更有趣,散文其实也不错。要是不喜欢散文,还可以尝试模仿戏剧中不同人物的声音来朗读。总之要坚持尝试,直到找到你们都喜欢的内容。
如果每次给孩子读书,他总是很快失去兴趣然后跑去做别的事情,这不免会让我们感到孩子并不在意“亲子共读”这件事。
特别是对于那些天性比较活泼的孩子而言,倾听原本就是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而每天朗读的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倾听。听父母大声朗读能够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些技能都将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解决方式:
我家老二超级好动,我费了好大功夫寻找“创造性”的阅读时间。以下是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小建议:
1、选择专为活泼孩子设计的书籍,让孩子轻松享受阅读时间。
2、等孩子玩累了躺好后再读给他听。
3、在孩子不得不做一件其他事(如吃饭、洗澡)时给他读书。
4、带孩子去公园,在荡秋千时为他朗读。
5、把读书和动作结合起来,让孩子做书里提到的动作,比如将小鸡宝宝洗澡的时候,问他,酒酒是怎么洗头的啊?搓泡泡,哗哗哗把泡泡冲走,用毛巾擦干头发……一边说,一边和孩子一起做动作。
确保给孩子读他感兴趣的书。如果他喜欢恐龙而你却给他读讲卡车的书,那孩子肯定不感兴趣。
大多数人选择睡前为孩子读书,但如果你家孩子和我家的一样活跃,估计在一天结束时你早已疲惫不堪。每天睡前我都不希望任何人来烦我、让我做任何事,更别说在早已漫长无比的一天结束时再大声读20分钟书。
有时候我太累了,还会在读书的时候偷偷跳过一些内容(相信我并不是一个人😂)。
解决方式:
在你还不太累的时候早点完成朗读任务,比如在孩子吃早餐、下午茶或洗澡时。
另一个小策略是确保读你和孩子都喜欢的书。如果厌倦了每晚读同一本图画书,试着换本你小时候喜欢的小说或是你听过的新版书。
或者要是你觉得孩子能差不多理解得了,也可以选一本你正在读的书(跳过少儿不宜的部分)给孩子读,等他睡着后还可以静静读会自己喜欢的书。
还可以给家人分配任务,比如轮流“值班”讲故事,或者一人讲一个故事。
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家两个分别4岁半和一岁半,读硬板书妞妞觉得无聊,读妞妞的一些清洁复杂的绘本小酒根本没有耐心听完一页,两下就跑开了,或者开始新一轮的抢妈妈。
解决方式:
后来我发现妞妞也很喜欢听画面丰富绘本,而小酒可以听那些重画面、字少的故事。
如果孩子对图画书一点也不感兴趣,那就试着在她吃饭或帮忙做家务的时候大声念一些有趣的杂志或报纸内容——“这个好有意思,你肯定喜欢……”然后读给他听。
另一个方法分别读,家人轮流给孩子读,还可以爸爸读中文,妈妈读英文,或者等年幼些的孩子睡着后再给大一点的孩子读书。
没人喜欢做事时被打扰——尤其是在你这么努力地为孩子阅读的时候。
事实上,孩子提问的过程也正是他们学习的过程。
经常看电影的人都知道,每次重温一部电影时我们都会发现第一次看时没注意到的台词和细节。孩子听你重复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要以成年人的讲话速度学习一门复杂的语言,因此经常会有各种疑问和不解。
解决方式:
如果孩子的问题是关于故事本身,这表明他没有完全理解发生了什么情节,所以要马上回答他的问题。
如果孩子的问题与故事无关,那就对他说:“这是个好问题,我们讲完故事再讨论。”
是的,对于所有父母而言,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正是孩子学习所需要的,因为一遍又一遍听到同一个单词才能增加他们的词汇量。重复阅读还有助于消除疑惑,加强孩子对文本的理解。
解决方式:
以下是一些值得尝试的方法:
扔掉你不喜欢的书或者把它藏起来,读那些你不喜欢的书对孩子来说也没什么好处。把这15分钟的阅读时间花在你真正喜欢的书上,找到你们都喜欢的书籍,而不是单纯依赖那些“最适合孩子读的儿童书籍清单”。
就算是自己喜欢的书,但你也不想总是重复读同一本,那就和孩子约定好多久换一本书读。比如要是我一天中读一本书读了两遍,我家孩子就很自觉地知道今天这本书的阅读份额已经用完了。这个规定对我们俩都有好处,能让父母和孩子的阅读体验始终保持愉快。
即使是同一本书,也让每次朗读体验都充满新鲜感。例如你可以用家乡话(比如四川话、温州话)读、在去某地的路上读或者躺在沙发上读……如果实在觉得无聊就请自由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定期去图书馆借新书。如果有很多新书可供选择,孩子就不会过于纠结在某一两本书之中了。并且图书馆的书租期到了以后必须归还,这样你也不会一直读同一本书。
文章来源微博:夏天的陈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