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这是“多动症”?来了解肢体运动智能

新浪育儿

关注

张思莱

我到全国各地讲课,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消停”的时候,只要孩子一醒,就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动,不是摸摸这儿,就是踢踢那儿,还喜欢摔打玩具,甚至破坏性地拆卸家中的正在使用的物品。家长感到大伤脑筋,不由得发出感叹:我的孩子是不是“多动症”?怎么就不能好好学坐下来学习呢?实际上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开始进入某个学习成长阶段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谈谈肢体运动智能这个概念,明天谈谈如何训练。

好动是孩子天性,学习成长阶段象征

孩子1岁以后学会了行走,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到周围环境行走探索,处于好动乱碰阶段。但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可能一伸手抓拿玩具,就毁坏了东西。如果没有大人看着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有的家长认为是不乖、淘气。而这时的孩子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又学会了简单的语言,他们强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独立个体,脱离成人的束缚,开始喜欢用“不”来回答家长的管束,而大人常常不允许孩子乱跑乱动,因此出现控制和反控制的争执场面。这往往也让家长感到十分恼火。

活动就是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对老师课上传授的知识,通过课堂上同学将内容作为一个情景剧来表演,孩子就会很快消化记忆了。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可是对于音乐、美术、舞蹈以及球类兴趣十足,甚至做得卓有成效。为什么这样呢?其实这些都与肢体运动智能有关。

1983年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多种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是最早发生的,就是运用身体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它包括两种主要能力:一种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自己身体的动作,如运动员和舞蹈家所表现的智慧;一种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身体以外的物体,如画家、雕塑家、外科医生所拥有的智慧。这项智能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全身的大小肌肉具有控制技巧。

孩子出生后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学习,将所接触到的一切信息储存到自己的大脑中。利用肢体的运动、肢体语言去接触外界的一切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最主要手段,也可以这样说:活动就是学习。因为孩子通过视觉和听觉学到的一些知识只有通过运动、触摸和操纵物体,才能加深印象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据科学家统计:孩子听到的知识当时只能记住10%,看到的能够记住50%,可是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后就能够记住100%。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及心理的发展与智力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婴儿时期,只有动作发育成熟了,才能为其他方面发展打下基础。

婴幼儿肢体运动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运动关键期:从出生后至1岁,孩子学会翻身、独立坐、爬、行走,手脚协调能力逐步提高,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物体;初步认识到大拇指的作用,并与其他四指分工,能够掌握“握”这个动作,可以拣起一些细小的物体。需要注意在这个阶段孩子不能站或坐的时间长,以免造成孩子驼背、含胸、罗圈腿。

运动协调期:1~2岁左右,孩子身体运动更加协调,逐渐掌握原地跳、兔跳、跑、爬楼梯;手的协调动作进一步发展,开始学习使用工具,经过自己探索,模仿成人,最后能够按工具的特点独立简单地使用工具。因此需要家长热情鼓励,大胆放手,例如让孩子自己学会用勺吃饭,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运动技能学习期:2~4岁左右,这时孩子的身体各部分动作已比较协调,能维持身体平衡和动作的准确度,能掌握大部分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也是孩子学习运动技能的最好时期。家长要鼓励孩子掌握单脚跳、跨越障碍物、接球、骑三轮童车、自行车等大动作,同时也注意让孩子练习画圆、剪纸、简单画画等精细动作。

运动整合期:4~7岁左右,孩子身体运动各部分的整合,发展高技巧性与高复杂性的整合性高阶功能,并发展相当程度的社交能力。

总之学龄前儿童动作发育规律是动作的发展落后于感觉的发展;动作发展是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张思莱医师(zhangsilaiyishi)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