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宝宝开口叫“爸爸妈妈” 正确引导很重要

新浪育儿
面对不会说话的宝宝,爸爸妈妈只能靠心有灵犀来感知宝宝的需求。对于不懂“婴语”的新手爸妈来说,更是无法解读宝宝的“哭诉”,宝宝到底怎么了?要表达什么?只能是一通乱猜。想必处在这个阶段的爸爸妈妈,都特别希望宝宝能早点儿学会说话,这样就不用每天再猜来猜去了。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多和宝宝说话
语言是在交流中产生的,输入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东西输出。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和宝宝说话。有的父母认为宝宝不会说话,也肯定听不明白,索性就什么都不和宝宝说,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其实,孩子知道的,懂得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宝宝可以听懂很多东西,只是不会说罢了。那么,平时要跟宝宝说些什么呢?
看到什么说什么:形容看到的事物,把看到的东西指给宝宝,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说的物体上。比如“宝宝,你看这是花,红色的花,红色的玫瑰花。”,让宝宝接触更多的词汇。
做什么说什么:对正在进行的事情加以说明,比如“宝宝,咱们来穿衣服,伸胳膊,穿袖子,穿上袖子,扣扣子。”,把每一个动作都说给宝宝听。
和宝宝说话不要用儿语
父母在跟宝宝说话时,可以很温柔,也可以放慢语速,语调拉长,但尽量避免用叠字,什么“吃饭饭、穿鞋鞋”已经out了!教宝宝说话一定要用正常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吃饭、穿鞋,句子要简单,并配上夸张的表情。比如说吃饭,可以放慢速度“chi--fan”,并把嘴巴张大,作出夸张的面部表情,这样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语言并学会说话。
不要做消极暗示
孩子有缺点不足,千万不要当着陌生人指出,应尊重宝宝,多多表扬、赞美,给孩子自信心,鼓励孩子多说话,多给孩子做积极的暗示,哪怕宝宝只说出一个字,也要及时表扬他。尤其是当着外人,不要随意给宝宝贴上“不爱说话”的标签,那样宝宝会更加抵触开口说话。
利用音乐和游戏
爸妈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儿歌,和宝宝一起反复唱,那些重复的句子,宝宝很快就能够流利的表达。也可以和宝宝做些简单的游戏,比如识别身体部位的游戏,“你的耳朵在哪里?”“这是你的嘴巴吗?”。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做饭、看医生等场景,在游戏中刺激宝宝的语言发育。
采用选择式提问
父母可以尝试着询问宝宝一些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想喝奶还是水?”,当宝宝回答的时候,大人可以再重复一遍“宝贝,妈妈这就给你拿想喝的奶/水来”,以此来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
给宝宝读绘本
阅读能带给宝宝更多的词汇量,可以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增加阅读的长度。如果发现宝宝对书中的某个内容比较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由此多说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男孩子比较喜欢车,就可以说更多关于车的事情,重复唠叨的说给宝宝听,并鼓励宝宝模仿你说。
小编嘚吧嘚:
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都觉得宝宝说话迟早没有太大关系,反正最终都会说的很流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孩子有器质性疾病,听力障碍,语言障碍,都是被“贵人语话迟”给耽误了!要提醒各位爸妈们,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宝宝与发育早的宝宝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就要多加注意了。
文章来源于微博:育儿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