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交霸凌 正在儿童电话手表里悄悄流行?
本期讲述者
叉姐 | 儿子 10 岁
“你怎么又在刷手表,放下!”
“喔喔,我就看下天气预报。”
最近我和 10 岁儿子的通话模式,经常让我陷入恍惚,这是……提前看到儿子变成中年男人的样子了吗?
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我买电话手表,买的是定位和通话功能,但显然,孩子越刷越停不下来的小天才里,已经生长出一个我不知道的世界。
小天才打造了一个封闭的儿童线上社交体系,用社交功能牢牢抓住了小学生。
直接点说,小天才就是小学生的微信,且提前完成了“朋友圈屏蔽父母”这一步。
靠着还算凑合的亲子关系,我去他的手表里“游览”了一番,只能夸一句:很精彩。
群里有 20 个“儿子”
儿子手表微聊里最活跃的一个群,是“班级男生群”,点进去一看,他给每个人改了名字备注:“儿子 1 ”、“儿子 2 ”……
后面的数字是每个人的学号,谁是几号儿子,他自己搞得门儿清。
这一群喜欢互相“当爹”的 10 岁男孩,据说“各种事情都会吵起来”,电话手表没有拉黑机制,但可以删除好友,现实中发生的争执,最终会变成小天才上的各种骚操作。
我儿子就这么干过:有一次,他去找好朋友玩被拒之门外,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小天才上删了对方好友,然后又上演对方跪求和好、小天才重加好友的一幕。
据我儿子说,“使用摇一摇功能重加好友,还有概率获得积分“。
这群五年级男生的生活里,充斥着上课、作业、课外班,课间十分钟留在座位上,放学去托管班,被挤压的时间和空间里,是小天才在线上延伸了他们的人际交往。
但事情似乎又没那么简单。
男生们在群里干的最多的事,是互甩积分红包。也正是积分和好友圈,组成小天才社交两大关键词。
6000 多积分的社牛
儿子的同班小邓,是个天生社牛圣体,开口就吹嘘自己,“出去吃一顿饭,加了 7 个小天才好友!”
小邓更值得吹嘘的战绩,是有 6000 多小天才积分。
正常情况下,获得积分要靠每天早晚登陆签到、累积步数、以及用“摇一摇”功能摇积分,在小天才的福利社里,积分攒起来可以兑换实物奖品。
但对小学生来说,积分就是硬通货币,男生群里就特别热衷用积分可以换权益卡和各种搞笑视频。
我儿子吐槽小邓的 6000 多积分,是“到处骗来的”,他就是受害者。
之前,小邓在好友圈用 100 积分拍卖搞笑视频,儿子傻呵呵地掏了 100,结果在评论区里,同学小何留言:“这不是我 50 积分卖给你的吗?”
儿子惨当接盘侠,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只能删好友解气。
我只能劝他,“用 100 积分看清一个人不亏”。但没过多久,小邓又带着他的搞笑视频卷土重来。
积分能干很多事情,比如抽权益卡。
我儿子的原话:“权益卡也是官方推出的一个比较坑的东西”,攒够积分,才能去抽卡台抽卡、再去合成器合称卡包,卡包有 N 大系列、还有限定款,虚拟卡片用来“秀一秀”或“送好友”,能抽到限定卡又可以用来换积分。
交好友、做任务、攒积分、换权益卡,这种互联网做用户黏性的打法,成年人都逃不过,何况小学生。
还有积分才能换限定表盘、特殊昵称,这些特权都会激发小学生的渴望,我儿子积分少得可怜(毕竟还总被骗
),只能想出一招“盗图”,于是他总顶着一个糊糊的头像,叫着“服务中心”或“ vip666 ”这样的昵称。
好友圈里的泡沫
“我的老师 xxx 是废话老师,因为他总是说废话”。这是儿子好友圈里跳出来的一条动态,最经典的话题——吐槽老师。
除了动态,好友圈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接龙活动,像这个“评论式接龙”,也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吐槽作业。
有一些写着“不接不是中国人”的活动,据说每每传过来的时候,已经深不见底,盖了几百层楼。
空闲下来的时候,我儿子也总是会很老练地打开手表,刷一下好友圈,看看有没有新动态,和同学点赞评论。
假期出门玩,他会用小天才拍视频发圈,换取同学们的点赞。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个姑娘失业两年,她感叹“没有任何交换价值之后,朋友圈都没人点赞”,那么,小天才的好友圈,是不是也让孩子提前领略了成人世界里的这套规则:掌握信息和资源的人,才是社交的中心。
儿子的小天才手表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同班小马每天给他发消息,大多是一声“求求你啦”的哀嚎,言辞恳切,早晚不落。
求什么?求拉群。
一个纯爱故事:隔壁班小沈,是小马的女神,而小沈的同桌是我儿子的好朋友,所以女神和我儿子是小天才好友。
小马一直在想办法要加上女神的小天才好友,之前成功过一次,但女神秒删他。
现在,求我儿子成了小马追爱之路的唯一出口,只是这一切,都停留在小天才手表里的对话框。
我想,小天才提供的封闭环境,模拟的何尝不是孩子眼里的成人世界呢?
他们像大人一样聊天、交友、付账,得到想象中的掌控权,那些需要真真实实地去成长、付出、体验的每一步,在这一小块屏幕里,似乎被轻而易举地实现了。